關於明白味噌〈二〉淡色味噌

味噌發酵過程的時間長短,對於製作味噌來說也是至關重要的,就算是在台灣如此溫暖的氣溫之下,也至少需要一、兩個月以上的時間,才能讓味噌內的黃豆蛋白質、米的澱粉充分轉化為醬鮮味與甘甜,反之,要是只放不到一個月就吃,通常嚐起來會比較死鹹,香氣也容易不足。
 

雖說如此,但並不是發酵時間越長就代表味道一定越棒,我甚至覺得,普羅大眾因為已經習慣了一般工廠味噌的味道,陳年發酵的味噌太過濃郁的風味反而不太能讓人接受。但無論能不能被接受,經歷了長年發酵的味噌,在時間的洗鍊下,必定有其無與倫比的滋味。所以,在日本這樣的味噌之國,要買到發酵了三年、五年、甚至十年的陳年味噌,並不是什麼特別困難的事情。

 

↓前幾年在日本買的三年味噌

然而,對大量製造味噌的工廠來說,長時間的發酵無疑是個巨大的成本,於是透過控制發酵過程中的溫度與濕度,來加速整個發酵進程的技術於焉誕生,如此一來,最快只要花不到一個月的時間,就能夠讓味噌充分發酵,大大降低了成本。
 

不過,這種人為環境下製作的味噌,與沒有人工介入,發酵過程中歷經不同季節天氣變化的天然環境味噌相比, 風味會略顯單一,層次較為不足,科學上,要透析箇中原因固然複雜,但在概念上,其實不難理解。所謂發酵就是微生物、酵素將食物從大分子轉化為小分子的過程,因此,在一成不變的人工環境下工作的微生物、酵素;與瞬息萬變的天然環境下工作的微生物、酵素,想必不會是同樣的姿態。

 

↓明白田的味噌一年四季都在常溫下封存於陶甕中發酵

明白田並不是味噌工廠,也沒有興趣用工業化的設備節省成本,因此我們的做法正是最古典、傳統的方法。經過我數年的多番測試後,最終決定將每一甕味噌的發酵時間,根據不同的製作季節,定為3~5個月,以台灣溫暖的氣候,這樣長度的發酵時間,正足以讓黃豆與米充分轉化成濃濃鮮味與甘甜。
 

而至於味噌的顏色,也與這篇文章討論的主題息息相關,或許大家有聽過,在日本,人們會以味噌的顏色來區別味噌的種類,進而產生白味噌、淡色味噌、赤味噌等名稱。白味噌豆醬味較淡、甜味相對明顯;赤味噌則豆醬味濃郁,相對重口味了些;淡色味噌雖名為「淡色」,但其實是比白味噌更深,介於以白、赤之間的味噌,三者分別適用於料理中許多不同的場合。(註一)


↓由左至右依序為白味噌、赤味噌、淡色味噌

當然,影響味噌成品顏色的因子非常多,諸如大豆的種類、大豆的蒸煮方法、麴、鹽的用量差異等等,不過其中影響最顯著的因子,不是別的,正是發酵時間的長短,發酵時間越長,味噌會因為緩慢的梅納反應,漸漸由米色轉為褐色。
 

而明白田3~5個月發酵長度的味噌,在台灣的氣候環境使然下,分類上大概坐落於淡色味噌與白味噌之間的區塊,我個人最喜歡這個程度的味噌煮湯的風味,不至於過於濃烈,卻又不會過於清淡,富含豐富層次,正適合味噌湯這個百搭的料理。


↓明白田味噌的顏色是比較接近淡色味噌的橘褐色,比起赤味噌更偏向白味噌一些

註一:白味噌、淡色味噌、赤味噌為專有名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