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黃豆的處理方式」是味噌製作過程中非常值得討論的議題。
製作味噌時,將充分煮熟的黃豆弄碎成泥狀是必要的,若沒有此步驟,而是以整粒黃豆的形式下去發酵,很不容易成功,一來是整粒黃豆比起已經破碎的豆泥,內部蛋白質更難有效率地被酵素、微生物全面分解,二來是豆粒與豆粒之間的空隙成為了好氣性微生物(黴菌、產模酵母等等)的溫床,容易產生我們不想要的異味、甚至毒素,再者,整粒黃豆的味噌也不是大眾習慣、接受的形式。
↓我曾做過不將黃豆打碎,整粒完整入甕而成的味噌,結果成品並沒有演化為味噌的味道,無論是顏色或氣味都怪怪的
於是,要將黃豆弄至熟軟,有「水煮」與「蒸」兩種方法,各有其優缺點,水煮的優點是能以較快的速度將黃豆煮透,並且煮好的成品較白皙,更重要的是,因為外部含水份的關係,成泥時的流動性較高,用手就能很容易擠壓到位,然而,水煮也有重要的缺點,長時間泡水滾煮的過程,不免導致黃豆有些營養成分溶於水中流失。
↓用大鍋水煮黃豆
↓用大鍋水煮黃豆
而黃豆若用蒸的,好處則是能避免營養成分溶於水中,實測數據顯示,用蒸的方式製成的黃豆泥,蛋白質、維生素B、寡糖等等大豆營養物質的含量均高於用水煮的黃豆,做出來的味噌風味濃度當然也樂勝。不過缺點也很明顯,首先是更耗時、耗能,再來是成品的顏色較深,若想做成白味噌,顏色上會有機率不適合,而最重要的是,用蒸的大豆即便熟軟,由於外部水份都隨蒸氣蒸散的關係,要將之弄成泥狀十分不容易,得花更多的力氣。
明白田手工味噌的黃豆是用蒸的,我特地去買了飯糰、油飯店會出現的那種大木桶來蒸煮黃豆,除了耗時、耗能之外,更麻煩的是木桶的保養,木桶存放環境不能太乾也不能太潮濕,使用之前需要泡水,若有裂開等現象,還要自己再調整維修,實在是比水煮麻煩不少,但確確實實,效果很好。
↓大木桶蒸黃豆
黃豆熟軟後,就可以打碎成泥了,明白田使用手動絞肉機來完成這項工作,多次的製作經驗中,我們發現如果故意不要打的太細碎,而是保有一些黃豆顆粒,那麼用它來煮各種料理時,反而在口感方面能有意外加分的效果。
除了口感之外,刻意保留的顆粒也會增加味道的層次變化,畢竟從科學面來說,碎成不同大小尺寸的黃豆,各個碎粒的發酵的進程想必不會是一樣的,在吃這種顆粒味噌時,也就同時能享受到徹底發酵的豆泥以及尚未徹底發酵的豆碎片,風味的層次也更加分,這樣豐富變化的顆粒味噌是明白田味噌的一大特色。
↓使用手動絞肉機打碎黃豆
不過這種顆粒的味噌好像不是人人都能接受,有些朋友曾跟我們反應,覺得味噌湯上面漂浮著黃豆、米麴的顆粒,讓他們覺得賣相方面有些扣分,跟熟悉的那種清澈的市售味噌湯相比,看起來有些不太可口。因為這些回饋,於是明白田決定,除了繼續製作原本的顆粒味噌之外,也多做一些打得比較細的無顆粒味噌,就像花生醬能夠選擇「滑順」及「顆粒」一樣,我們的味噌接下來也會推出兩種口味,讓大家可以選擇。
↓有顆粒的味噌湯(上)&沒顆粒的味噌湯(下)